- 敖丽萍;符建华;
在数字经济加速重构产业格局的进程中,数据要素作为新型生产要素与产业链韧性的融合已成为衡量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指标。基于2012—202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据要素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是数据要素能够显著提升产业链韧性,这一结论在进行滞后一期、双侧缩尾、调整样本时期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二是数据要素发展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呈现出东部地区促进作用最高、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北地区不显著的不平衡空间结构。本文为优化数据要素水平,促进产业链韧性良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10期 No.590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7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黎欣;
基于我国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制造业集聚作用于城市创新的效果,并构建门槛回归模型检验集聚创新的调节效应,对比分析我国三大城市群的集聚创新情况。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整体创新溢出为“倒U型”特征。现阶段我国三大城市群制造业集聚创新水平差距较大。京津冀城市群由于产业转移,制造业集聚无创新产出;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升级发展期,制造业集聚创新产出不足;珠三角城市群制造业集聚水平高,信息技术通讯等产业集聚突出,创新呈现“U”型提升。我国应根据区域特色给予相应产业发展政策。
2025年10期 No.590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5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董昕;
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作为驱动产业绿色化升级的关键力量,能够有效促进能源的高效调配,优化消耗结构,引领制造业迈向集约化、智能化时代。因此,河南省在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的过程中,要创新推动数智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耦合,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支撑。剖析了数智技术驱动河南省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的现状,着重探究其在互联网平台建设、数字应用能力提升、产业集群绿色协同机制构建等多个维度的影响路径,为河南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及“双碳”战略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与可行的实践指南。
2025年10期 No.590 57-59+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4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王翠涵;
作为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一招”,自贸试验区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首先阐述了自贸试验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然后剖析了苏州自贸片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案例,接下来分析了自贸试验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鼓励制造业重点领域的原创性技术发展,强化系统性集成性创新、有效提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与稳定性、精准施策,全方位弥补自贸试验区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要素保障短板等对策建议。
2025年10期 No.590 60-64+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4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王翠涵;
作为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一招”,自贸试验区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首先阐述了自贸试验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然后剖析了苏州自贸片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案例,接下来分析了自贸试验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鼓励制造业重点领域的原创性技术发展,强化系统性集成性创新、有效提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与稳定性、精准施策,全方位弥补自贸试验区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要素保障短板等对策建议。
2025年10期 No.590 60-64+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4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宋玉晓;
随着数字经济形态的持续演化,跨境电商逐步由传统外贸的补充转变为区域经济转型的关键动力。作为首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杭州市依托数字基础设施和制度优势,率先探索数字贸易路径。基于189家企业调研数据,聚焦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三类创新维度,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企业创新如何通过企业绩效与能力的提升,间接推动产业升级与区域经济发展。结果显示:企业创新显著促进绩效与能力提升,二者在创新与区域发展之间发挥中介作用,企业规模对创新绩效路径具有正向调节效应。本研究不仅为跨境电商企业优化内部创新机制提供了实证支持,也为政府制定差异化创新支持政策提供了参考。
2025年10期 No.590 65-69+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9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王云;李凌燕;原畅;
近年来,黔西南州立足“康养胜地、人文兴义”的城市定位,不断拓展优势、丰富业态,逐步形成涵盖健康医药、养老、运动、管理、旅游、食品等产业的大健康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区域内生态气候资源优势,加强旅养融合,将旅游与养老、养生、养病、养心有效结合起来,依托山地运动+旅游,形成集运动健身、户外休闲、民俗展演、观光等为一体的“康养+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综合体,创新康养服务方式。以黔西南州康养产业发展情况为研究对象,从发展康养产业的“六度”要素出发,结合文献、数据、资料分析黔西南州康养产业发展优势与现状,从旅游业“六要素”角度出发,分析黔西南州康养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为黔西南州康养产业发展模式提出可行建议。
2025年10期 No.590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6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逄金旭;
以CFPS2010—2022面板数据为基础,观察0—15岁子女家庭教育支出的趋势,融合《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0—2023年宏观数据,进行趋势性分析,研究教育产业化过程中,民办教育扩张、课外培训发展与财政结构变化与家庭育儿成本可能产生的联动效应。研究发现,育儿成本的增长趋势与教育民办化、教育供给体系的市场化趋势大致保持一致,微观层面的家庭教育支出趋势与宏观层面的教育产业化特征呈现出同步性。在未来的教育发展中,应该在保障教育公平与促进优质供给之间寻求动态平衡,防止教育产业化过度而加重家庭负担,尤其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支出压力。
2025年10期 No.590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3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逄金旭;
以CFPS2010—2022面板数据为基础,观察0—15岁子女家庭教育支出的趋势,融合《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0—2023年宏观数据,进行趋势性分析,研究教育产业化过程中,民办教育扩张、课外培训发展与财政结构变化与家庭育儿成本可能产生的联动效应。研究发现,育儿成本的增长趋势与教育民办化、教育供给体系的市场化趋势大致保持一致,微观层面的家庭教育支出趋势与宏观层面的教育产业化特征呈现出同步性。在未来的教育发展中,应该在保障教育公平与促进优质供给之间寻求动态平衡,防止教育产业化过度而加重家庭负担,尤其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支出压力。
2025年10期 No.590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3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