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经济


专家论坛

  • 技术创新、产业结构重塑与城市低碳发展

    贺晔平;任婷婷;

    基于中国2011—2021年27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对技术创新影响地区碳排放的路径机制进行验证。研究发现:首先,技术创新水平与地区人均碳排放量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其次,技术创新通过影响企业碳排放强度对地区碳排放产生直接影响,并通过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两条路径对地区碳排放产生间接影响;技术创新对碳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技术创新促进了地区低碳发展,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抑制了地区低碳发展。

    2025年10期 No.590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4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振兴龙江

  • 普惠金融发展视角下黑龙江省农户信贷供需问题与对策

    王植荔;

    普惠金融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但在黑龙江省,农户信贷供需失衡问题制约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有效性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基于普惠金融视角,分析了黑龙江省农户信贷供需失衡的现状、成因及改进路径。研究发现:农户信贷需求呈现金额小、季节性强、用途多样化等特点,但受限于收入不稳定、金融素养不足等因素,有效需求未能充分释放;而金融机构因商业化改革、风险管理不足、产品创新滞后等原因,导致供给不足且结构失衡。供需矛盾的核心在于信息不对称、抵押担保缺乏及政策支持不足。为此,研究提出完善农户信用体系、建立贷款担保基金、优化金融产品创新、加强政策激励等改进措施,以促进信贷供需平衡,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质量。研究为黑龙江省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对推动农村经济振兴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2025年10期 No.590 6-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9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赋能黑龙江民间美术文创产品的开发与推广路径研究

    姜筱雯;耿学彪;

    黑龙江作为多民族聚居的地域,拥有丰富的民间美术资源,承载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地域艺术特征。然而,传统的文创产品开发与传播模式存在创意转化不足、市场接受度有限等问题,制约了民间美术资源的活化与价值实现。基于AIGC技术原理,融合文化再生产、用户共创与数字化转型等理论,从智能采集与语义识别、风格迁移与图像生成、多模态内容生成到用户协同设计,构建民间美术文创产品的开发路径。从“技术—文化—市场”三维融合的视角,探索AIGC赋能地方非遗资源转化与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2025年10期 No.590 9-1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9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以三产融合助力黑龙江农业新质生产力战略转型

    张丹妮;徐丽军;

    以黑龙江省农业新质生产力转型为研究对象,聚焦三产融合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针对黑龙江农业“大而不强”的结构性矛盾,系统分析了纵向产业链延伸、横向服务化拓展与跨界协同创新的融合机制,揭示了技术创新、制度突破与模式迭代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核心作用。通过北大荒集团“产业矩阵”和富锦市“三链协同”等典型案例,论证了生产端智慧化、加工端高值化、流通端数字化的协同效应,以及品牌增值与市场拓维对农业价值实现的关键意义。研究提出强化科技支撑、优化利益分配、深化制度创新与双驱市场战略等政策建议,为资源型地区农业转型升级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2025年10期 No.590 12-1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7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数字经济

  • 数字资源的产权界定研究——基于巴泽尔产权理论的视角

    苏常禄;刘洋;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人们对数字资源的重视。数字资源的产权界定和保护能够激励人们提高其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创造更多价值。巴泽尔提出的属性、公共领域、限制性、变化性等概念为研究数字资源的产权界定提供崭新的视角,据此可以探讨数字资源的产权界定原则。从变化性与产出最大化的角度进行研究得出应该把数字资源的某些属性界定给对其产出水平影响最大的行为主体;从限制性与浪费(成本)最小化的角度研究得出应该在交易过程中施加尽可能明确的限制,界定行为主体的行为规则,减少不必要的交易成本,从而低成本地界定数字资源产权。数字资源的产权界定还要遵循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以达到数字资源的价值最大化。

    2025年10期 No.590 15-1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0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高端化的效应与机制研究

    王晓玲;赵子硕;袁久轩;

    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正深刻影响着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进程,成为推动制造业向高技术、高价值、高水平的动力源泉。基于2013—2023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高端化的效应与机制研究,研究表明:数字经济显著正向推动了制造业的高端化水平,其中技术创新水平、人力资源水平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作用。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端化的影响更为显著,建议在政策层面加强中西部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数字化和创新投入,以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协调发展。

    2025年10期 No.590 18-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4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数字经济下信用体系建设赋能衡阳营商环境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李晓琴;黄小芬;张甲智;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通过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赋能信用体系建设,成为优化区域营商环境的关键路径。通过以衡阳市为研究对象,基于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及委托代理理论,剖析数字经济下信用体系建设对优化营商环境的作用机制和实现路径。衡阳虽已成功入选千兆城市,数字化发展水平超全国及全省平均水平,但尚存在信用信息共享壁垒、跨区域协同机制缺失、信用服务市场化不足、监管效能薄弱等痛点。同时,总结了全国优秀地级市的典型经验做法,并据此提出依托数字技术构建智能共享网络、完善跨区域协同治理、创新信用服务市场化生态、构建“数字监管+信用赋能”精准治理体系等路径,通过推动信用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政务监管效率、降低企业交易成本,为区域营商环境优化提供政策建议。

    2025年10期 No.590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5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城市经济

  • 史密斯模型下哈尔滨市数字化转型政策优化研究

    时丹丹;郑佳佳;

    以史密斯模型的理论框架为指导,基于哈尔滨市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情况,从理想化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和环境因素四个维度分析发现哈尔滨市数字化转型政策执行过程中面临重规划轻落实、配套保障机制缺位;部门协同困境、资源分配失衡;目标群体数字化参与及能力差异显著;数字技术和专业人才短缺等现实困境。而全链统筹、多维补短;强化协同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激发企业转型活力、提升居民数字素养;数字技术赋能社会各领域等举措是其有效执行的优化路径。

    2025年10期 No.590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8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郑州城市枢纽能级提升对策研究

    赵珂珂;孙晶;张新琛;

    枢纽能级反映了一个城市以交通运输和通讯基础网络为依托,所激发出的城市经济集聚—扩散能力的层级,以及它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程度。提升枢纽能级,是郑州增强中心城市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抓手。当前郑州城市枢纽能级正在加速提升,大产业格局快速形成,但也存在枢纽功能布局系统性有待加强、枢纽偏好型产业同质化竞争问题突出、数字化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科技创新驱动效能不足等问题。在剖析了郑州枢纽能级提升的优势与不足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枢纽“全域一体化”建设、拓展枢纽的“双链”融合、加快枢纽数字化升级和增强枢纽内生科创力等对策建议。

    2025年10期 No.590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7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城市绿色转型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研究——基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潘鹤思;吴薇;

    绿色低碳转型是一场广泛的社会系统性变革,实现城市绿色转型是“双碳”战略目标之一。基于2007—2021年256个城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就业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显著提高了就业水平,并且经过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在经济发达地区以及非资源禀赋地区政策效果更加显著。

    2025年10期 No.590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3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海南自由贸易港与粤港澳大湾区协同打造数字自由贸易中心的路径研究

    何诗航;郝大江;

    我国数字贸易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数字贸易壁垒等掣肘因素。为了消除制约因素,需要打造世界级的数字自由贸易中心培育新动能。数字自由贸易中心是我国积极嵌入国际贸易新秩序的重要路径。海南自由贸易港和粤港澳大湾区协同打造数字自由贸易中心能够实现功能互补、优势叠加。面对协同合作中存在的诸多困难,海南自由贸易港和粤港澳大湾区应当协同培育关键数字技术、差异化布局数字产业、破除行政壁垒的约束、建设数字贸易统一大市场,进而打造世界级的数字自由贸易中心。

    2025年10期 No.590 38-40+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3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枢纽经济赋能中部地区崛起的现实挑战与路径探索

    杨玉雪;

    不断发展壮大的中部地区枢纽经济是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中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物流产业蓬勃发展,产业间协同效应不断彰显,枢纽经济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但仍存在因区域发展不均衡导致整体布局不够优化,信息化水平偏低使物流服务体系不完善,口岸经济发展滞后制约对外开放程度等制约中部地区枢纽经济壮大的短板弱项。为更好地释放中部地区枢纽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战略落实,需进一步夯实综合枢纽基建,优化中部地区枢纽经济布局;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完善物流服务体系;切实推动中部地区内畅外联,将中部地区打造成为我国内陆开放的新高地。

    2025年10期 No.590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3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大庆市乡村休闲旅游升级发展策略探析

    彭良英;

    在乡村振兴战略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乡村休闲旅游正成为促进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引擎。大庆市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以及独具魅力的民俗文化积淀,已形成类型丰富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市场消费需求呈现稳步上升态势。然而在其发展中仍存在旅游产品同质化、基础设施不完善、文化挖掘不深入、营销推广力度不足等制约因素。需通过深耕资源特色实现产品差异化创新、完善基础设施与服务体系、深化文化内涵挖掘、构建“线上+线下”营销矩阵等策略,突破发展瓶颈,充分释放乡村休闲旅游在驱动大庆产业转型、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综合效能。

    2025年10期 No.590 45-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1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产业经济

  • 数据要素水平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研究

    敖丽萍;符建华;

    在数字经济加速重构产业格局的进程中,数据要素作为新型生产要素与产业链韧性的融合已成为衡量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指标。基于2012—202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据要素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是数据要素能够显著提升产业链韧性,这一结论在进行滞后一期、双侧缩尾、调整样本时期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二是数据要素发展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呈现出东部地区促进作用最高、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北地区不显著的不平衡空间结构。本文为优化数据要素水平,促进产业链韧性良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10期 No.590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7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制造业集聚对城市创新的影响效果研究——基于我国三大城市群的比较分析

    黎欣;

    基于我国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制造业集聚作用于城市创新的效果,并构建门槛回归模型检验集聚创新的调节效应,对比分析我国三大城市群的集聚创新情况。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整体创新溢出为“倒U型”特征。现阶段我国三大城市群制造业集聚创新水平差距较大。京津冀城市群由于产业转移,制造业集聚无创新产出;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升级发展期,制造业集聚创新产出不足;珠三角城市群制造业集聚水平高,信息技术通讯等产业集聚突出,创新呈现“U”型提升。我国应根据区域特色给予相应产业发展政策。

    2025年10期 No.590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5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数智技术驱动河南省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创新研究

    董昕;

    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作为驱动产业绿色化升级的关键力量,能够有效促进能源的高效调配,优化消耗结构,引领制造业迈向集约化、智能化时代。因此,河南省在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的过程中,要创新推动数智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耦合,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支撑。剖析了数智技术驱动河南省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的现状,着重探究其在互联网平台建设、数字应用能力提升、产业集群绿色协同机制构建等多个维度的影响路径,为河南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及“双碳”战略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与可行的实践指南。

    2025年10期 No.590 57-59+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4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自贸试验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路径选择

    王翠涵;

    作为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一招”,自贸试验区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首先阐述了自贸试验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然后剖析了苏州自贸片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案例,接下来分析了自贸试验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鼓励制造业重点领域的原创性技术发展,强化系统性集成性创新、有效提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与稳定性、精准施策,全方位弥补自贸试验区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要素保障短板等对策建议。

    2025年10期 No.590 60-64+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4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自贸试验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路径选择

    王翠涵;

    作为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一招”,自贸试验区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首先阐述了自贸试验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然后剖析了苏州自贸片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案例,接下来分析了自贸试验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鼓励制造业重点领域的原创性技术发展,强化系统性集成性创新、有效提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与稳定性、精准施策,全方位弥补自贸试验区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要素保障短板等对策建议。

    2025年10期 No.590 60-64+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4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杭州跨境电商对产业升级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驱动机制研究——基于新电商模式的视角

    宋玉晓;

    随着数字经济形态的持续演化,跨境电商逐步由传统外贸的补充转变为区域经济转型的关键动力。作为首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杭州市依托数字基础设施和制度优势,率先探索数字贸易路径。基于189家企业调研数据,聚焦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三类创新维度,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企业创新如何通过企业绩效与能力的提升,间接推动产业升级与区域经济发展。结果显示:企业创新显著促进绩效与能力提升,二者在创新与区域发展之间发挥中介作用,企业规模对创新绩效路径具有正向调节效应。本研究不仅为跨境电商企业优化内部创新机制提供了实证支持,也为政府制定差异化创新支持政策提供了参考。

    2025年10期 No.590 65-69+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9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基于六度理论与旅游业六要素的康旅产业发展路径研究——以黔西南州为例

    王云;李凌燕;原畅;

    近年来,黔西南州立足“康养胜地、人文兴义”的城市定位,不断拓展优势、丰富业态,逐步形成涵盖健康医药、养老、运动、管理、旅游、食品等产业的大健康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区域内生态气候资源优势,加强旅养融合,将旅游与养老、养生、养病、养心有效结合起来,依托山地运动+旅游,形成集运动健身、户外休闲、民俗展演、观光等为一体的“康养+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综合体,创新康养服务方式。以黔西南州康养产业发展情况为研究对象,从发展康养产业的“六度”要素出发,结合文献、数据、资料分析黔西南州康养产业发展优势与现状,从旅游业“六要素”角度出发,分析黔西南州康养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为黔西南州康养产业发展模式提出可行建议。

    2025年10期 No.590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6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教育产业化与育儿成本

    逄金旭;

    以CFPS2010—2022面板数据为基础,观察0—15岁子女家庭教育支出的趋势,融合《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0—2023年宏观数据,进行趋势性分析,研究教育产业化过程中,民办教育扩张、课外培训发展与财政结构变化与家庭育儿成本可能产生的联动效应。研究发现,育儿成本的增长趋势与教育民办化、教育供给体系的市场化趋势大致保持一致,微观层面的家庭教育支出趋势与宏观层面的教育产业化特征呈现出同步性。在未来的教育发展中,应该在保障教育公平与促进优质供给之间寻求动态平衡,防止教育产业化过度而加重家庭负担,尤其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支出压力。

    2025年10期 No.590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3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教育产业化与育儿成本

    逄金旭;

    以CFPS2010—2022面板数据为基础,观察0—15岁子女家庭教育支出的趋势,融合《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0—2023年宏观数据,进行趋势性分析,研究教育产业化过程中,民办教育扩张、课外培训发展与财政结构变化与家庭育儿成本可能产生的联动效应。研究发现,育儿成本的增长趋势与教育民办化、教育供给体系的市场化趋势大致保持一致,微观层面的家庭教育支出趋势与宏观层面的教育产业化特征呈现出同步性。在未来的教育发展中,应该在保障教育公平与促进优质供给之间寻求动态平衡,防止教育产业化过度而加重家庭负担,尤其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支出压力。

    2025年10期 No.590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3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营销策略

  •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医药跨境电商的发展策略——以“同仁堂国际”为例

    张效静;张静;叶六奇;

    在当今全球互通和“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推动的背景下,中医药借助跨境电商这趟快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仁堂国际”旗下的“天然淘”作为我国首个中医药跨境电商平台,取得了较为瞩目的发展。本文以4P营销理论为基础,通过案例分析和对比研究,深入探究了“同仁堂国际”的国际化运营模式和策略,旨在为我国中医药跨境电商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5年10期 No.590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0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情绪消费视角下实体超市的营销策略研究

    文鑫雨;徐静;

    随着生活压力的日益增大和人们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视,情绪消费成为一种新兴的消费模式,消费者购物行为逐渐从功能性需求主导转向情感体验驱动。以情绪消费理论为基础,结合实体超市的运营特性,并通过胖东来超市的实证案例,分析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偏好,对于提出实体超市营销策略的创新方式具有关键作用,为情绪消费下实体超市的转型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025年10期 No.590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7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资本运营

  • 基于DEA模型的医药上市公司融资效率分析

    宋永和;梁可新;李闽;

    基于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分析了2019—2023年中国109家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融资效率。研究发现:规模效率保持较高水平,但技术效率与纯技术效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表明企业在技术应用与资源配置方面存在不足。动态分析显示,全要素生产率波动较小,技术进步(techch)与纯技术效率(pech)高度影响技术效率提升。相关性分析进一步揭示,技术效率与纯技术效率显著正相关,而与规模效率关联较弱。为此,建议通过行业整合优化规模效益、加大研发投入强化技术创新、完善财务管理体系以提升资金配置效率。

    2025年10期 No.590 88-9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2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数据资产赋能债务融资:信息披露的影响机理与优化策略

    吕慧芳;

    AI时代,数据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债务融资起到积极的作用。聚焦数据资产赋能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机理,深入分析数据资产信息披露与融资的关系,有助于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升市场效率,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信用评估、风险控制进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2025年10期 No.590 93-95+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0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耐心资本赋能新质生产力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阐释

    钱思序;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一定程度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我国仍处于生产力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运用资本,但资本有其固有的局限性,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资本会成为桎梏。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既要利用耐心资本的长期性与抗风险性又要警惕资本的局限性。基于此,应该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保障耐心资本的前提下,为资本设立“红绿灯”防止耐心资本“脱实向虚”,并推动国有资本成为“压舱石”以更好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5年10期 No.590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1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国际贸易

  • 我国东盟非通用语教育经济回报实证分析

    李昭;王立非;

    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提升国家语言能力在国家安全、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等各维度发挥重要作用,其中,非通用语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基于对我国东盟九大语种人才培养规模的调研,采用引力模型考察东盟非通用语教育对双边贸易的促进作用。数据显示,东盟各语种目前招生与培养规模差异较大,人才数量有限,具有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同时,东盟非通用语教育具有正向经济回报,目前供不应求状态下,我国东盟语言人才培养规模每扩大一百人,中国—东盟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平均增加0.45%,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平均增加2.01%。具体来看,东盟语言人才数量增长对双边货物出口贸易和双边服务进口贸易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为我国东盟非通用语教育规划与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2025年10期 No.590 10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5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十五五”规划背景下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问题研究

    朱帅;

    西部陆海新通道是国家战略性工程。“十五五”时期,在服务国家战略背景下,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作为开放大通道、战略大通道、发展大通道,其战略价值将进一步凸显。通过分析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发展潜力、建设目标,系统总结西部陆海新通道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现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进而提出“十五五”期间应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和协调机制、持续优化通道服务环境、树立市场主体信心等方面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对策建议。

    2025年10期 No.590 107-10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1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十五五”规划背景下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问题研究

    朱帅;

    西部陆海新通道是国家战略性工程。“十五五”时期,在服务国家战略背景下,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作为开放大通道、战略大通道、发展大通道,其战略价值将进一步凸显。通过分析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发展潜力、建设目标,系统总结西部陆海新通道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现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进而提出“十五五”期间应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和协调机制、持续优化通道服务环境、树立市场主体信心等方面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对策建议。

    2025年10期 No.590 107-10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1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人力资源

  • 浅谈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与激励优化措施

    赵正伟;宋凌博;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事业单位肩负着提供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发展等重要使命,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对自身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影响重大。绩效考核与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环节,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既能精准评测员工工作表现,又能为员工清晰指明工作目标和方向,还可凭借有效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员工内在动力、挖掘潜能,让员工以高涨热情和高效率投身工作,从而提升事业单位整体服务效能与竞争力,推动其更好履行社会职能。

    2025年10期 No.590 110-11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4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浅谈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与激励优化措施

    赵正伟;宋凌博;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事业单位肩负着提供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发展等重要使命,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对自身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影响重大。绩效考核与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环节,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既能精准评测员工工作表现,又能为员工清晰指明工作目标和方向,还可凭借有效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员工内在动力、挖掘潜能,让员工以高涨热情和高效率投身工作,从而提升事业单位整体服务效能与竞争力,推动其更好履行社会职能。

    2025年10期 No.590 110-11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4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经营管理

  • 连锁便利店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策略研究

    杨治斌;李倩;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交叉融合所产生的创新性成果,以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高效化为关键提升点。连锁便利店在保障民生、满足消费者即时性、便利服务型需求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成为提高居民生活便捷水平、推动零售行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分析连锁便利店企业的现状与困境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数智化技术运用打造精准而丰富的商品供给体系,通过集成化系统化运作建立智能而高效的供应链系统,通过节能技术运用和特色场景改造提升门店功能定位,加快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创新技术的融合深化应用,探索“一店多能”新模式多业态多元化生态协同经营等策略,并以美宜佳为案例分析其通过数智化运营实现效率与效益双提升。

    2025年10期 No.590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1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提质增效目标下资产全域价值评估——以A电网企业资产为例

    李悦;杨晟;

    围绕“能源转型发展战略、国资委提质增效、输配电价改革”等背景,以A电网企业资产为评估对象,从“质量、效率、效益”三个维度构建资产全域价值评估体系,考虑安全保供社会责任情况,确定核心评估指标。结合输配电价改革准许收入测算链路,资产特性、A电网企业的定位,创新构建资产价值指数模型挖掘A电网企业核心竞争力,搭建资产效率效益综合评价模型评价A电网企业资产效益,运用投资预测模型,助力有效资产基础夯实,评价体系的构建对于提质增效目标实现、资产管理水平提升具有实践应用价值。

    2025年10期 No.590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0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提质增效目标下资产全域价值评估——以A电网企业资产为例

    李悦;杨晟;

    围绕“能源转型发展战略、国资委提质增效、输配电价改革”等背景,以A电网企业资产为评估对象,从“质量、效率、效益”三个维度构建资产全域价值评估体系,考虑安全保供社会责任情况,确定核心评估指标。结合输配电价改革准许收入测算链路,资产特性、A电网企业的定位,创新构建资产价值指数模型挖掘A电网企业核心竞争力,搭建资产效率效益综合评价模型评价A电网企业资产效益,运用投资预测模型,助力有效资产基础夯实,评价体系的构建对于提质增效目标实现、资产管理水平提升具有实践应用价值。

    2025年10期 No.590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0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新发展格局下高速公路企业打造千亿级供应链服务业战略研究——以湖北交投集团钢材供应链服务业为例

    周忻;潘仕强;

    面对新发展格局背景下的新机遇、新挑战,以湖北省高速公路企业产业发展为基础,提出推动打造千亿级供应链服务业战略,包括充分发挥现有渠道与市场资源优势,不断做大钢材业务规模;加强上下游资源整合,推动供应链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积极布局实体仓储基地,夯实业务拓展基础;加快推动信息和金融手段赋能,优化业务模式;拓展汽车用钢、有色金属市场,助力集团供应链生态圈打造;布局网络化物流体系,构筑行业竞争壁垒;以产业互联网思维加快落实供应链业务平台建设;以智能化手段优化仓储运输管理;推出多样化金融服务,赋能主业降本增效;多模式探索利润优化空间等。

    2025年10期 No.590 121-124+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2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江苏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政策研究——基于苏州、南京、南通三市政策的对比研究

    李杰;陈勇;

    专精特新企业,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战略保障,是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抓手。随着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传统产业竞争优势逐渐减弱,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成为江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的关键路径。以苏州、南京、南通三市为例,对比研究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政策,深入剖析三市培育政策差异,从企业发展现状来看,三市在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数量上均实现增长,苏州规模领先,南京和南通紧随其后,反映出各地培育工作成效显著,但发展态势明显不均衡。今后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中,应进一步深化跨部门协作机制,推进政策精准直达,强化政策执行监督,创新整合优势资源,推动江苏产业体系迈向更高水平。

    2025年10期 No.590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关注三农

  • 数实融合赋能乡村生态现代化的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径

    杨爱君;杨淑敏;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加速乡村生态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强大动能。数实融合能够赋能农业生态化转型与乡镇企业绿色化升级,成为助推乡村生态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然而,从现实情况看,农业生态化转型面临技术与创新的双重制约,乡镇企业绿色化升级面临技术、资金与人才短缺问题,导致其对乡村生态现代化的赋能作用尚未充分显现。为此,未来需以数字技术创新突破赋能农业生态化转型,以资源整合与金融支持破解乡镇企业绿色化升级瓶颈,加速乡村生态现代化的实现。

    2025年10期 No.590 12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7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耐心资本能否助力农业现代化——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的探析

    李兴鑫;龚征旗;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该研究通过分析资本与农业的关系,探讨耐心资本影响农业现代化的内在逻辑,旨在回答耐心资本能否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发现:耐心资本助力农业现代化存在资本增值逻辑与农业公共属性、产权机制运行与资本嵌入、国家主导与市场机制之间的不协调问题,需构建“国家引导—集体参与—资本协同”运行机制,使耐心资本服从社会主义制度安排,以解决耐心资本怎样助力农业现代化的问题。

    2025年10期 No.590 133-13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0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数据要素乘数效应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机理及路径——基于扎根理论的政策文本研究

    蔡吴玮;王柳云;

    通过系统地梳理和总结数据要素与现代农业建设相关的政策文本,揭示数据要素如何通过乘数效应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及其作用机制和路径。这对于实施“数据要素X现代农业”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结合价值链分析法,系统梳理2015—2024年44份政策文本,揭示数据要素通过乘数效应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数据要素通过生产、供应链、市场三大基本活动传导乘数效应,并依赖人力资源、科技创新与基础设施等辅助活动支撑。这为‘数据要素×现代农业’战略提供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

    2025年10期 No.590 136-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9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

    于双志;杜会永;

    随着全球农业面临资源约束加剧、气候变化挑战及粮食安全需求提升,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亟待向新型生产模式转型。基于2012—2022年我国农业新质生产力与乡村振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索农业新质生产力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结果发现:农业新质生产力能够驱动乡村振兴的发展,与此同时,异质性分析可以发现,农业新质生产力在西部地区对于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更大。

    2025年10期 No.590 14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5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

    于双志;杜会永;

    随着全球农业面临资源约束加剧、气候变化挑战及粮食安全需求提升,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亟待向新型生产模式转型。基于2012—2022年我国农业新质生产力与乡村振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索农业新质生产力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结果发现:农业新质生产力能够驱动乡村振兴的发展,与此同时,异质性分析可以发现,农业新质生产力在西部地区对于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更大。

    2025年10期 No.590 14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5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工作研究

  • 公共部门AI合作生产及其公共价值创造

    丁绮;吴进进;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公共部门运用人工智能(AI)技术优化公共服务面临重要机遇。政府部门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时,传统单一主体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合作生产作为一种新型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正逐渐受到关注。聚焦公共部门人工智能合作生产及其价值创造,基于国外多个公共部门AI合作生产的案例,探讨了公共部门AI合作生产类型学及对公共价值创造的影响机制,深入剖析AI项目合作生产的影响因素。跨部门合作与数据共享、充分利用政府开放数据、注重公众参与和开放创新、保障灵活的资金运用、多元化的资金来源以及持续优化与动态改进对于改善公共部门AI合作生产及公共价值创造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10期 No.590 146-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9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新质生产力引领首发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研究

    韩平;温雅;

    首发经济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依托创新驱动,展现了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等创新活动的首次亮相,从消费升级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均发挥了积极作用。分析了首发经济在创新驱动的链式发展、消费升级带动、城市品牌辐射、数智技术引领等方面的特点。具体指出新质生产力通过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和新动能有效促进首发经济链式产业发展、消费场景多元化及高品质消费体验,赋能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提出培育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推动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在政府政策支持、城市统筹发展、产业优化协同、企业数字创新等多方努力下,首发经济能够进一步提升经济活力,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2025年10期 No.590 154-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4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养老国企“十五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翟盼宁;

    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趋势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程紧紧相随,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基本国情。“十五五”时期,我国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速,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在推动健康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具备独特价值,结合养老国企发展优势,提出拓规模、建联盟、塑品牌、强管理、重医养、育人才、建生态、促保障等八方面发展建议。

    2025年10期 No.590 158-160+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3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以新质生产力激活海岛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以浙江舟山蚂蚁岛为例

    董智辉;

    海岛发展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的基础工程。因此提升海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海洋强国战略实施的当务之急。通过分析新质生产力促进海岛经济高质量发展机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以浙江舟山蚂蚁岛为例,从产业、人才和科技三个方面创新提质增效,提出海岛经济高质量发展措施,激活海岛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025年10期 No.590 161-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7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中华民族共同体语义下民族节庆中的交往交流交融研究——以隆林彝族火把节为例

    赵冉冉;

    共同体是指基于共同特征或目标,由个体、群体或组织在社会互动基础上结合而成的集体,旨在实现共同的价值诉求和利益追求。民族节日庆典是各民族文化展示的窗口,为各民族不断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实践环境和活动场所,具有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内在价值共同性和文化行动共建性。“火把节”起源于彝族先民对火的崇拜,是彝族传统文化中极具标志性的象征文化之一,被誉为“东方狂欢节”。如今的火把节已从单纯的祭祀活动演变成各民族同胞同庆的盛典,实现民族节日文化的共享与文化传承,成为隆林苗、彝、仡佬、壮、汉等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同时也被赋予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

    2025年10期 No.590 165-169+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1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财经纵横

  • 云计算环境下的审计模式变革研究

    王宇慧;祝川惠;康丽馨;

    系统研究了云计算环境对审计模式的变革。云计算技术普及对审计对象、方法、证据获取等影响重大。分析云计算对审计环境的多维度影响,如审计对象虚拟化等,探讨新兴审计技术和方法的应用前景。再剖析云计算环境下审计模式变革面临技术、管理、制度方面挑战。最后从技术应用、流程重构、人才培养维度提出审计模式优化策略。

    2025年10期 No.590 170-172+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0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智能风险评估模型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张秀艳;

    通过系统探讨了智能风险评估模型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研究构建了基于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智能风险评估体系,突破了传统财务分析的局限性。在理论重构层面,提出了动态博弈决策模型、风险传导场理论和风险免疫系统三大创新框架,实现从静态分析向动态预测的范式转变。应用研究表明:该模型通过多源数据融合、风险量化方法和动态预警机制,显著提升了风险识别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优化路径研究则从持续学习、风险伦理和系统鲁棒性三个维度,为智能评估模型的演进提供了理论指导。本研究为人工智能时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支撑和方法论指导。

    2025年10期 No.590 173-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6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金融证券

  • 金融科技赋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张永丹;史宁;朱丽娜;

    金融科技进入3.0时代,带来了金融业的深刻变革。信用风险,作为商业银行经营中最核心的风险之一,其防范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金融科技显著提升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能力与水平;另一方面,金融科技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增加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难度。因此,深入探讨金融科技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产生的深远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5年10期 No.590 176-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5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双碳”目标下海南自贸港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与市场路径

    林于雅;高承引;

    “双碳”目标下为了促进海南自贸港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海南自贸港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与市场路径研究。分析自贸港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与市场路径发展现状,发现目前金融产品创新与市场路径发展存在区域间同质化现象突出、缺乏良好的创新环境、产品创新缺乏战略性以及创新产品整合度较低的问题。以农行海南分行为例,探究自贸港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与市场路径的影响机制,提出推动金融产品创新与市场路径的深度融合、拓宽市场路径促进金融产品创新的市场化落地、增强金融产品创新与市场路径的关联性,以及保障金融产品创新与市场路径有序推进的协同发展策略。

    2025年10期 No.590 180-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7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乡村振兴背景下甘肃省农业保险发展研究

    曾格格;汪冬雪;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业发展步入转型升级新的阶段。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业保险需求出现了新的变化,基于甘肃省农业发展现状与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分析甘肃省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农业保险供需结构性失衡、科技与农业保险深度融合不足、农业保险的金融协同机制创新不足等问题。为促进甘肃省农业保险的高质量发展,应持续推进农业保险产品创新,通过科技赋能、优化多方协作机制,构建多层次、精准化、可持续的现代农业保险服务体系,助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风险保障。

    2025年10期 No.590 184-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1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科技金融推动我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分析

    王金龙;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逐步形成了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深度重构全球产业链竞争格局。实体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面临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大、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创新要素配置效率低等突出问题。科技金融作为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的产物,已成为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从科技金融的内涵、发展现状、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面临的挑战及政策建议等方面展开分析,旨在探索如何通过科技金融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提升金融服务效率,进而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2025年10期 No.590 188-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7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校园聚焦

  • AIGC时代新商科人才核心能力重塑及因应策略

    张柏霖;林航;王伟国;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商科教育正面临着深刻变革。AI大模型的应用不仅改变了传统商业模式的运作方式,也对商科人才的核心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从新文科底层能力、新商科人才基础能力和商科领域专业能力等三个维度探讨了AIGC时代新商科人才核心能力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揭示了传统商科教育在思维培养、实践体验、感性共情和跨学科融通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面对AIGC时代的挑战,需要高校和学生两个层面协同发力,实现新旧商科人才培养范式的转变。

    2025年10期 No.590 192-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8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商业经济》“新质生产力”征文启事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9月考察黑龙江期间首次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和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黑龙江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2024年3月4日,《学习时报》刊发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委书记许勤署名文章《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地》。本刊作为商业经济理论研究载体,特开展“新质生产力”征文启事活动,推动商业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创新发展。具体要求如下:文章主题围绕商业领域、重点产业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创新发展,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理论联系实际,逻辑严谨、说理透彻,具有较高理论和实践价值。

    2025年10期 No.590 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