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经济


专家论坛

  • 生计资本视角下中国经济韧性的动态演进与驱动因素

    李方超;张文彬;方凯盈;

    提高中国经济韧性水平成为防范和抵御内外部重大风险、检验政府现代化治理能力以及助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眼点。通过采用核密度方法测算经济韧性的动态演进,结果表明:全国层面经济韧性先升后降,绝对差异呈现缩小的动态演变趋势;地区层面经济韧性动态演进特征存在较大差异。采用地理探测器方法测算了经济韧性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金融资本是主导中国经济韧性发展空间分异的核心驱动因素。本研究为正确评价和提高中国经济韧性提供了准确合理的判断依据,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参考,也为经济韧性测度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范式。

    2025年09期 No.589 1-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4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振兴龙江

  • 乡村振兴视角下黑龙江省景村融合的实践研究——以四排赫哲族乡为例

    张劲松;李梓杨;孟丽荣;

    自乡村振兴战略首次提出以来,以景区建设推动美丽乡村发展的策略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之一。景村融合的成功实践成果能够有力促进其进一步发展。通过以四排赫哲族乡的成功案例为切入点,探讨黑龙江省景村融合的现状,运用SWOT分析法,剖析黑龙江省在景村融合中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通过对景村融合典型案例的研究,总结成功经验,为实施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益参考。

    2025年09期 No.589 7-1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3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黑龙江省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罗艳连;符建华;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生重要影响。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12—2021年黑龙江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黑龙江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该结论在调整样本区间,改变被解释变量测度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同时,提出强化黑龙江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传统产业数字经济转型,以及加强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和引进等建议。

    2025年09期 No.589 11-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5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黑龙江省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助力农业强省建设研究

    刘永刚;秦玲玲;张良英;

    作为全国农业第一大省,黑龙江省如何通过农业保险的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一条农业保险服务保障建设农业强省的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阐述了黑龙江省当前农业保险助力农业强省在政策、目标、创新、风险减量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分析了当前存在的区域发展不均衡、财政支持不足、创新不足、供给不足、科技赋能不足等具体问题,并对如何实现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助力农业强省建设在政策完善、保险创新、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保险服务能力、科技创新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

    2025年09期 No.589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6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研学旅游视域下龙江旅游国际传播路径探析

    陈大远;金向阳;李国慧;

    研学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结合了教育和旅游的双重功能,可以为黑龙江省旅游产业的国际传播提供新的传播路径。从研学旅游视域出发,分析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在国际传播上的现状和面对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探索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国际传播的路径和策略,为黑龙江省旅游产业的国际传播提供新的传播途径,进而提升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在整个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025年09期 No.589 18-2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7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农业新质生产力驱动黑龙江省康养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

    侯卓延;

    在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的背景下,农业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乡村振兴与产业融合的关键动能。黑龙江省作为农业与生态资源大省,具备发展康养旅游的独特优势,但当前面临农业附加值低、产业协同不足、科技应用滞后等挑战。本研究基于农业新质生产力与康养旅游理论基本理论,对农业新质生产力与康养旅游的现状分析,探讨其驱动黑龙江康养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2025年09期 No.589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6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数字经济

  • 数字经济对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的影响研究

    尹龙;李汝文;

    数字经济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创新、资源配置优化和产业赋能能力,在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能够助力城市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基于2011—2021年中国110个资源型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低碳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显著降低了资源型城市的碳排放强度,且这一结论通过稳健性检验;(2)数字经济对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和城市类型差异。从区域分布来看,数字经济显著降低了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的碳排放强度,但对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影响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从发展阶段来看,数字经济对成长型和成熟型资源型城市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应,而对衰退型和再生型城市的影响则相对有限。

    2025年09期 No.589 25-2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8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数字经济时代个人信息的经济法分析与对策

    刘蓓;朱豪杰;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个人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如何构建更加安全、可靠和规范的个人信息处理环境,合理实现个人信息的经济与社会价值成为重要议题。为此,通过重点研究个人信息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基本属性,总结当前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我国市场经济法治建设的基本规律,提出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策略,从而更好平衡个人信息安全与数字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强化个人信息保护的合规化建设,不断降低个人信息保护的维权成本,全面提升市场主体的信息自治水平。

    2025年09期 No.589 29-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2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数字经济对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门槛效应分析

    李振东;龚姝阳;李欣;

    近年来,中国5G、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创新持续突破,数字经济成为提升医疗效率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研究基于2014—2023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探讨数字经济与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非线性关系。结果显示,当社会发展程度到达一定阶段时,数字经济对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存在显著的推动作用,并采用替换核心变量、处理内生性等方法对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经济通过提高财政转移支付水平间接促进医疗服务均等化。因此提出以下建议,深化数字技术与医疗融合,利用技术外溢减少地区差异,改善外部环境,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发展。

    2025年09期 No.589 32-36+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4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城市经济

  • 自贸区试点政策能否促进地区绿色技术创新——基于双重差分法的准自然实验证据

    张伟;李欣彤;孙广斌;

    以2009—2022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自贸区试点政策对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自贸区试点政策的实施与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即自贸区试点政策能够有效促进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自贸区试点政策影响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路径,主要是通过创新人才集聚与市场化进程发挥中介作用;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在经济发达或人力资本水平较低的地区,自贸区试点政策实施更能显著促进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而在专利类别属性上,自贸区试点政策主要促进了绿色实用新型专利的创新活动。

    2025年09期 No.589 3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0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全球数字自由贸易中心的路径研究

    笪志强;郝大江;

    随着数字技术的应用推广,数字贸易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然而,中国数字贸易在嵌入世界数字贸易发展中存在着瓶颈。作为改革开放高地的海南自由贸易港,担负着为国家试制度、对接高标准经贸规则的重要使命。因此,海南自由贸易港要加强数字贸易顶层设计,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充分发挥自身政策优势,建设最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进而打造全球数字自由贸易中心。这对中国数字贸易与世界接轨进而充分释放数字贸易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9期 No.589 44-46+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1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吉林省人口老龄化与区域经济增长

    王硕;王力婷;

    近年来吉林省经济发展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增长乏力加之人口净流失的多重压力,2023年数据显示吉林省已经步入重度老龄化社会阶段。随着吉林省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劳动力人口的净流出和计划生育的滞后效应导致年轻人负担的老年抚养比例不断提升,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经济问题逐渐凸显,对本省区域经济增长产生了一定影响。聚焦于吉林省各市(州)人口老龄化及经济增长现状,实证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提出要提升劳动力供给、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积极培育养老产业发展的合理化建议,以减少人口老龄化对吉林省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

    2025年09期 No.589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0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产业经济

  • 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测度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霍杰;

    以广东省为研究对象,运用区位熵方法对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集聚进行测度,探讨其空间集聚特点及演变规律,并深入研究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广东省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呈现出高度空间集聚的特征,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地域集中度高,专业化分工明显,创新资源丰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通过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途径,对广东省经济发展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基于此,从制定差异化的产业集聚政策、加强创新要素的集聚和配置、完善高新技术产业链条、推动产业国际化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促进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的政策建议。

    2025年09期 No.589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6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新能源产业创新生态集群建设研究——以常州为例

    赵丽锦;钱晓舒;

    基于“十四五”时期致力于打造“新能源之都”的战略规划,当前常州已逐步构建了以“发—储—送—用”为关键环节的新能源产业生态格局。围绕“环境—集群—结构”的逻辑主线,构建常州新能源产业创新生态集群建设的整体框架,从创新生态主体、创新生态资源和创新生态价值链等方面,提出面向“十四五”收官、迎接“十五五”开局的常州新能源产业创新生态集群发展建议。

    2025年09期 No.589 57-5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7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我国制造业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王晓玲;白璐;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日益严峻和“双碳”目标的提出,绿色发展已成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国工业污染治理成效显著,能源结构正在向更清洁、更环保的方向调整,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发展成效初显。但制造业绿色发展仍面临产业结构不合理、成本居高不下、节能减排压力大、发展动力相对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完善产业准入标准、降低制造业成本、提升资源利用率、增强制造业绿色发展动力等对策。

    2025年09期 No.589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9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中国家电产业的政策驱动与创新突围——信用风险分析与绿色发展路径

    李汝凤;

    家电产业具有制造业和消费业双重属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024年三季度,家电“以旧换新”国家补贴等政策利好释放,家电产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部门和参与全球竞争的优势产业将在该轮周期中成为重点支持对象。另一方面,受国内消费增速预期偏弱、房地产市场低迷、家电市场竞争激烈、国外市场壁垒等因素影响,国内家电产业的长期良性发展仍存在不确定性。基于2018年3月至2024年9月家电上市公司等相关数据分析,目前家电产业顺周期性属性有所减弱,家电产业已从技术、品牌等方面形成进入壁垒,国内家电企业已形成一定的产业链优势地位,家电产业短期风险表现呈上升趋势。国内家电企业应借助绿色家电政策利好,以“节能、智能、绿色”为发展方向和重点,聚焦智能家电创新驱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加速家电出海布局,扩展出口市场。

    2025年09期 No.589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8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营销策略

  • 基于购物价值理论的新零售研究——重构“人货场”

    徐俪凤;

    零售三要素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更迭,即从生产者主权时代以“货”为中心到销售者主权时代以“场”为中心,最后发展到消费者主权时代以“人”为中心。引入购物价值理论,围绕“人”的价值和体验,挖掘消费者终身价值,重构零售三要素,研究认为:新零售的“人”:利用大数据等技术,精准用户画像,升级服务,构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全流程消费体验。新零售的“货”:鼓励用户参与产品设计,把握产品精致化和艺术品化的发展趋势,并提升物流配送效率。新零售的“场”:打造动态的多功能消费场景,融入科技元素提升智能化,打破零售边界实现跨专业营销。

    2025年09期 No.589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9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脚本理论视角下小红书“摇人”行为分析:用户互动与网络信任构建

    赵孟娅;

    基于脚本理论,系统解析小红书“摇人”行为的社交互动机制及其网络信任构建路径。研究发现,“摇人”行为遵循“情境设定—角色分配—行为流程—预期结果”的四维脚本结构,通过高频互动解冻、自我表露整饰与目标协同固化三重路径实现信任递进式构建。信任形成呈现“认知—情感—行为”三阶动态特征,受用户声誉资本、内容质量维度与平台治理机制的多维调节。研究分析了信任构建对用户参与度、内容生产专业化及平台商业价值的链式驱动效应,揭示了信任经济在社交平台生态中的核心作用。

    2025年09期 No.589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3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资本运营

  • 跨界并购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潘硕;陈小燕;薛康平;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历史数据,利用STATA18MP计量分析工具,探讨跨界并购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跨界并购在整体上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这种影响在不同稳健性检验下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这一发现表明,跨界并购能够作为一种内生动力,自发地推动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与转型。研究结论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企业通过跨界并购实现绿色转型提供了理论支持。

    2025年09期 No.589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7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数据资产入表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影响路径研究——以中国移动为例

    陈旭;张建;姚欣悦;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数据资产成为关键生产要素,对构建新质生产力意义重大。以中国移动为研究对象,深入探究数据资产入表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与成效。研究发现,数据资产入表在提升决策效率、优化业务流程、提升创新能力和支撑市场拓展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有力推动了企业发展。中国移动在数据资产入表实践中成果显著,其数据资产规模庞大、类型丰富、应用广泛。通过合理设定摊销年限及规范入账处理,优化了财务报表,为数据资产管理和价值释放奠定基础。在赋能新质生产力方面,中国移动借助数据资产实现了精准营销、网络优化、创新业务拓展,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25年09期 No.589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0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国际贸易

  • 新质生产力纾解绿色贸易壁垒的逻辑理路

    周丹;马可;

    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生产力,通过重塑发展范式为破解发达国家主导下绿色贸易壁垒的底层逻辑提供了战略支点。在理论层面形成了三维突破:物质生产力维度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生态化转型,自然生产力维度借生态补偿机制重构发展可持续性,社会生产力维度通过绿色供应链优化与消费认知升级培育新型生产关系。实践路径呈现出三位一体框架:以绿色技术创新为核心动能推动产业能级跃迁,以绿色产业体系为载体培育循环经济新形态,以绿色未来布局为蓝图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系统整合。新质生产力通过其多维度的创新与实践,能够有效削减绿色贸易壁垒的制约效应,开辟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共进的新境界。

    2025年09期 No.589 84-87+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7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数字贸易合作研究

    范越龙;

    数字贸易正在重塑世界经济,中东欧是中国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伙伴,中国与中东欧数字贸易规模尚小,但发展速度很快。中东欧数字贸易市场前景广阔、数字基础设施完善且数字贸易限制较少,中国的数字技术竞争优势明显,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双边数字贸易合作拥有很大的空间和机遇。但中东欧内部存在的数字鸿沟、地缘政治带来的风险、双边数字贸易治理存在的分歧和数字企业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制约着双边数字贸易合作的发展。中国需要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推进加入CPTPP和DEPA,推动与中东欧各国的数字规则合作,共商共促数字贸易各领域的合作发展,同时着力提高中国企业数字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2025年09期 No.589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0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浙江省跨境电商与国际先进区域的差距研析及追赶策略

    王昱文;

    在浙江省跨境电商现状和相关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与美国、欧洲、日本等国际先进区域的跨境电商特点进行了比较,研析在技术、物流效率、政策制定、行业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并结合浙江自身实际以及跨境电商行业发展趋势,提出了优化政策环境、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企业实力、拓展国际市场等追赶策略,助推跨越式发展。

    2025年09期 No.589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7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经营管理

  • “双碳”目标下企业数字化治理与绿色发展协同优化问题研究

    谷丰;李彤;陈丽洁;王琳洁;

    “双碳”目标下,企业数字化治理与绿色发展协同优化能够为企业治理提供新思路,在提高经济收益的同时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从而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具体而言,数字技术与绿色技术融合能够形成绿色组织认同、提高绿色生产率、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形成数字生态系统、构建数字管理平台。然而,目前我国在数字化治理与绿色发展协同优化的进程中还面临着数字化人才数量与绿色转型不匹配、管理层治理思维与绿色理念不一致、数字技术与绿色技术融合度不高等一系列现实困境。若要推动两者深度融合,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就应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培养管理层绿色竞争优势意识、强化数字技术与绿色技术融合发展,以更好地发挥数字化治理与绿色发展协同优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

    2025年09期 No.589 96-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2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格林美ESG变革影响企业绩效的探究

    李凤莲;张晶晶;

    作为中国新能源材料与循环经济领域的龙头企业,格林美不仅肩负着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产业使命,更是ESG实践的前沿探索者。通过在探讨格林美ESG变革历程的基础上,构建ESG多维绩效评价体系,结合熵值法与灰色关联度分析,量化评估ESG实践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路径及强度。研究发现:环境与社会责任协同驱动可持续发展,转型进程与原材料价格波动制约财务稳健性,治理体系优化显著但风险防控待强化,企业需要在未来进一步推动ESG战略与绩效提升的深度融合。

    2025年09期 No.589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5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贸易战背景下的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浅析

    肖宇;

    进入2025年,美国“对等关税”等一系列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给全球多边贸易体系带来了巨大不确定性,特别是美国连续对华加征关税,不仅严重破坏了中美经贸关系,更是进一步加剧双方在经济、贸易、战略等各领域的竞争博弈。面对美国对中国崛起的全面遏制,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切实增强自身核心功能、提升国际竞争力,为我国在长期博弈中提供可持续的竞争力。当前,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现代化公司治理机制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核心重点,通过对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发展历程和发展意义进行梳理分析,从实践角度提出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应优先关注的五个领域: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体系、发挥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优势作用、发挥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作用、处理好公司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发挥好外部董事的专业作用。

    2025年09期 No.589 108-110+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1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ESG视角下个体工商户经营管理研究

    马小丽;

    ESG理念虽然更多地应用于大型企业,但对个体工商户而言其依旧有极为重要的积极意义。通过对ESG理念和个体工商户经营管理现状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尝试围绕环保实践、资源和污染管理、员工管理、消费者权益和品牌形象、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财务与风险管理等维度,对ESG视角下个体工商户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并为同类型的个体工商户的经营管理提供参考。

    2025年09期 No.589 111-113+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1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关注三农

  • 从“数字下乡”到“生态上线”:数实融合如何驱动乡村生态振兴

    杨爱君;周睿;

    乡村生态振兴是实现农业强国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战略路径。在这一进程中,数实融合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正在重塑乡村生态治理的动力机制。基于2012—2022年国内30个省级行政区的平衡面板数据,探讨了数实融合对乡村生态振兴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实融合对乡村生态振兴具有显著的驱动效应。进一步机制分析发现:数实融合通过推动农村经济增长、强化环境规制以及促进绿色科技创新,间接助力乡村生态振兴。此外,异质性分析进一步揭示了数实融合对乡村生态振兴的促进作用呈现"东强西弱"的空间分异特征,且在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区域更为显著。根据研究结论,应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乡村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重点加强中西部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均衡布局等,充分释放数实融合的生态红利。

    2025年09期 No.589 114-117+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4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西部地区乡村振兴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测度及空间自相关分析

    杨梅;文槿熙;

    为探究西部地区乡村振兴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以及空间自相关性,以2011—2022年西部地区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样本,构建了乡村振兴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发展水平,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与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揭示二者协同发展的时空规律。结果表明:西部地区乡村振兴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区域差异较显著;两系统耦合协调度整体偏低且空间分异明显;耦合协调度呈正向空间关联,空间集聚呈现西南、西北分化格局,反映区域发展碎片化。研究建议强化省际协作机制、推动基础设施均衡化、实施差异化产业升级,以促进西部农旅深度融合与区域协调发展。

    2025年09期 No.589 118-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9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粮食主产区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胡馨月;翟明月;吕萍;

    粮食安全乃“国之大者”。粮食主产区农文旅融合作为筑牢粮食安全基底、赋能文旅融合创新的必然选择,为主产区绿色化转型及优化双向循环路径注入发展动能。立足粮食主产区的资源禀赋与战略定位,对粮食主产区农文旅融合发展现状进行剖析,揭示主产区在耕地保护与开发、文化挖掘等方面的困境,依据研究结果提出粮食主产区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径。为解码粮食主产区“粮财倒挂”困境和推动乡村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亟须校准开发保护标尺、突破同质化低效困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激活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与构建横纵补偿机制。

    2025年09期 No.589 12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5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乡村振兴背景下宅基地有限市场化改革助推城乡融合发展的机制与政策研究

    张垒磊;

    农村宅基地长久以来承载着社会保障的重任,确保了农民的基本居住需求,为乡村社会结构的构建与演进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前提。然而,随着城乡关系由隔离向融合转型,城乡要素经历重新配置的过程,宅基地作为财产权利的一种表现,在市场经济体系下,其经济价值属性日益显著;这一趋势促使农户、村集体及非集体社会实体对宅基地的经济潜能展现出愈发浓厚的兴趣与追求。当前实行的“一户一宅、无偿分配、长期占用、限制转让”的农村宅基地制度,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实情况出现不匹配,难以满足土地要素市场化的前进态势。为此,本研究构建了宅基地有限市场化改革的机制,通过精心设计宅基地有限市场化的制度框架,采纳“地-人-业”协同联动的策略,将宅基地使用权的有效流转与城乡发展中的土地资源配置紧密结合,确保土地增值收益的公平分享;旨在打通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资本与人才流动壁垒,进而通过吸引外部资金与专业技术人才进入乡村,激励农村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农村发展多元化,加速实现城乡空间与经济活动的深度融合。

    2025年09期 No.589 128-132+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7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中医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与实践路径研究——以平凉市皇甫谧文化为例

    杨卓;陈海生;姚蔼珈;

    在当下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背景下,蕴含丰富哲学思想与实践智慧的中医文化,正逐渐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径。通过以平凉市皇甫谧文化为例,详细阐述了平凉市皇甫谧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探讨了皇甫谧文化在乡村振兴中所面临的人才、技术、资金、主体、宣传等现实困境,并进一步对皇甫谧文化在赋能乡村振兴中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针对性的实践路径,为中医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提供可行性的策略与建议。

    2025年09期 No.589 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3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工作研究

  • 大语言模型赋能中国企业创新:从应用探索到商业价值实现

    钟慧;陈宋生;

    大语言模型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突破,正深刻改变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本研究系统梳理了2021年至今中国企业应用大语言模型的演进历程,归纳出从初探、快速应用到多元发展和价值深化的四个发展阶段。研究发现,随着国产大模型生态体系不断完善,中国企业呈现差异化应用路径:大型企业通过构建自主可控的AI平台实现全业务流程覆盖,中小企业则借助开源模型和轻量化应用解决特定业务痛点。实证分析表明,推理增强模型在财会、法律等专业领域创造了显著的商业价值,为企业带来了可量化的投资回报。基于典型案例分析,提出了价值导向、渐进式应用和差异化部署策略,并展望了大语言模型未来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发展前景。

    2025年09期 No.589 137-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0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数字化背景下体育文旅服务系统的个性化推荐策略与实践研究

    周鸿璋;曹庆荣;

    为探究数字化背景下体育文旅服务系统的个性化推荐策略,通过分析体育文旅场景特点,采集与整合用户多源数据构建画像,运用协同过滤、内容推荐及混合算法进行推荐,并针对体育赛事爱好者、文化体验追求者、旅游观光客等不同用户提供个性化内容。研究表明:个性化推荐可推动产业精细化发展、提升用户体验、增强市场竞争力。但个性化推荐系统面临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算法精准度、冷启动等挑战。根据现实情况提出采用先进加密技术、融合多源数据优化算法、设计引导流程等应对策略;结论证明个性化推荐是体育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助力,未来应在技术创新、应用拓展和产业协同等方面持续深化。

    2025年09期 No.589 141-146+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1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内蒙古大兴安岭国有林区森林碳汇供给潜力与对策建议

    唐铭野;长世龙;李梦涵;田刚;

    森林碳汇是实现碳中和的压舱石,内蒙古大兴安岭国有林区作为中国重要的森林资源宝库,森林碳汇功能的发挥对于碳排放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灰色关联法测算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碳汇供给潜力,提出碳汇供给潜力释放建议。政府应该积极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碳汇供给能力;鼓励重点单位优先使用林业碳汇CCER,扩大碳汇需求;培育以森林碳汇为核心的产业化主体,挖掘森林碳汇经济与生态价值。

    2025年09期 No.589 147-14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3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数据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法律困境及纾解路径

    穆向明;杨川;

    数据要素在生产、流通、消费及分配等环节中具有显著的乘数效应,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然而,当前数据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面临诸多法律规制困境,包括数据确权制度缺位导致“公地悲剧”、安全保障机制不完善引发安全漏洞、共享激励机制失效形成数据孤岛、监管规则滞后加剧市场失灵。对此,基于产权界定、安全防护、共享激励与监管适配的协同创新,形成制度供给闭环。通过制度创新与技术赋能的协同推进,充分释放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加速新质生产力的培育,破解数据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过程中的难题,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支撑。

    2025年09期 No.589 150-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3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嵌入性合作:社会工作助力法律援助的可为路径与现实困境

    张帆;李青松;范元元;

    当前我国法律援助服务面临结构—关系—资源嵌入性失调的挑战。社会工作与法律援助的目标和服务对象以及理念上存在高度一致性,通过资源整合、角色分工及协同机制,可有效补充现有法律援助服务的不足。基于嵌入性视角,社会工作可以在挖掘潜在服务对象、协助案件处理、提供心理支持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尤其是在前后期支持和多部门协作中,提升服务的广度和深度。然而,社会工作介入法律援助的实际操作中也面临角色模糊、合作机制不健全、资源不足等挑战。通过完善协作机制、健全政策支持,可有效推动社会工作与法律援助的跨专业合作,提升对弱势群体援助的实效性,推动构建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

    2025年09期 No.589 15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4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新质生产力驱动河北省数实融合的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

    王冬;毛曲功;

    选取河北省2011—2022年11个地级市的相关数据,以熵权法分别测度新质生产力和数实融合发展水平,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多种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新质生产力对数实融合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能够有效促进河北省数实融合水平提升;区域创新、市场需求是新质生产力加深河北省数实融合的重要机制;新质生产力对河北省数实融合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不但能提高本地区数实融合水平,还对周边地区数实融合水平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持续推动河北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断优化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组合,加强区域间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合作,是实现数实融合的重要抓手。

    2025年09期 No.589 159-162+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1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财经纵横

  • 数据安全审计中“人机协同”模式的效能优化

    刘芮;叶战备;

    随着全球数字化转型加速,数据安全审计在风险管控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传统人工审计与完全自动化审计均存在局限性,“人机协同”模式成为破局关键。通过分析数据安全审计现状及人机协同的效能困境,指出技术瓶颈与人员技能断层是核心制约因素。基于动态能力理论,构建“动态能力匹配模型—智能增强框架—协同控制机制”三位一体的优化体系,通过“感知—捕捉—重构”三阶段循环实现人机能力动态适配,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数据处理与交互效率,并通过闭环反馈机制优化任务分配与规则迭代。研究为数据安全审计提供了理论创新框架,助力其从合规检查向价值创造升级。

    2025年09期 No.589 163-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6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DSR模型的火电行业碳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米阳;李文静;冯丽丽;

    21世纪以来,全球碳排放量迅速增长,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国家能源局在2023年6月发布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中写道:“新时代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火电行业的碳审计评价体系,分析火电企业的碳审计情况,以期有助于优化我国绿色循环经济的发展。

    2025年09期 No.589 169-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0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金融证券

  • 货币政策非线性技术创新效应的实证研究

    王祥兵;赵燕绮;郑惠艳;

    企业创新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核心驱动力,受货币政策调控影响显著。以2010—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PSTR模型对货币政策非线性技术创新效应与影响路径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货币政策的调控强度与企业创新活动呈现明显的非线性关联特征;当货币政策保持适度宽松时,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创新产出质量与研发能力;货币供给过度扩张时,反而会对企业创新投入与效率产生抑制作用;融资约束在货币政策影响企业创新的抑制关系中具有中介效应。因此,为有效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货币政策应保持适度宽松,在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支持研发创新的同时,也应避免过度宽松导致资金空转和金融化风险。

    2025年09期 No.589 173-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3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数字经济融合下肇庆高新区智能制造发展的金融支持创新与路径研究

    唐珊珊;

    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宏观背景下,通过深入剖析肇庆高新区智能制造的发展现状,分析数字经济融合对智能制造的影响,明确当地智能制造领域企业的金融支持需求。提出通过金融产品与服务、金融科技应用及金融政策支持等金融支持模式的创新,构建政府引导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及风险投资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同时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加强政银企合作机制来提供高效的金融服务支持,以创新驱动当地智能制造发展。并通过优化金融监管环境、加强金融人才培养和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为智能制造发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保障。

    2025年09期 No.589 179-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1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校园聚焦

  •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产教融合赋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

    王朋吾;栾欣宇;王梓阳;

    在全球经济数字化转型加速的背景下,新质生产力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本文聚焦于新质生产力视角下产教融合赋能高校人才培养问题,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系统分析了产教融合赋能高校人才培养的内在机理,提出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对策。以期能促进教育与产学研深度融合,破解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

    2025年09期 No.589 184-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6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与优化——以陕西省M学院为例

    刘强;崔岩;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等。通过以M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为例,探讨了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与优化路径。研究发现:通过专业与创业的深度融合、开放实验项目的实施、校企合作的深化以及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的紧密结合,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2025年09期 No.589 18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9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工作优化研究

    朱凤;

    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效,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关键任务。财政部门及高校持续投入大量专项资金支持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大力发展,为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务保障。完善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工作,对于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梳理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工作的现状,总结其在绩效目标管理、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监控、绩效评价及反馈应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为优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工作提供新思路。

    2025年09期 No.589 193-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5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商业经济》“新质生产力”征文启事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9月考察黑龙江期间首次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和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黑龙江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2024年3月4日,《学习时报》刊发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委书记许勤署名文章《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地》。本刊作为商业经济理论研究载体,特开展“新质生产力”征文启事活动,推动商业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创新发展。

    2025年09期 No.589 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