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婕;王新霞;杨珽;李蒙勃卫;
在构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张掖市2013—2023年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及障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张掖市文旅综合评价指数呈波动上升态势;(2)张掖市文旅耦合协调度经历2013年轻度失调到2023年良好协调;(3)张掖市2021—2023年文旅发展障碍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且2022—2023年障碍因子呈现相似性。基于此,从强化政策赋能、全链融合创新、智联前沿科技以及夯实基建配套几个方面,提出张掖市文旅产业发展提升路径,助力张掖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协调发展。
2025年07期 No.587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2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郭毅玲;
数字经济催生的新业态是加快城乡居民增收的重要方式,充当着产业升级中的“蓄水池”。甘肃省在跨越“数字鸿沟”,实现充分就业方面存在数字经济就业政策执行力度较弱、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缓慢、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不足、现行劳动保障法律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基于社会分工理论阐释数字经济发展对充分高质量就业的积极效应,并提出促进城乡居民实现充分高质量就业的路径:明确政策支持导向,重视数字经济就业的战略作用;优化劳动力资源结构,多渠道促进城乡居民灵活就业;加强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战略联动,推动实现农村居民高质量就业;强化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推进数字化发展;健全劳动社会保障法律体系,补齐劳动者权益保障短板。
2025年07期 No.587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8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甲迎;
数字经济时代催生了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的新机遇,人工智能技术正成为弥合城乡服务鸿沟的关键力量。当前城乡公共服务面临资源配置失衡、供给效率低下、数字鸿沟明显、治理机制不完善等挑战。人工智能通过精准识别需求、优化资源配置、重构服务模式、智能监督质量四大机制,重塑了传统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在实践层面,智能教育平台突破地域限制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远程医疗系统解决乡村看病难问题,数字文化服务丰富乡村精神生活,智慧治理平台提升乡村管理效能。构建智能驱动的城乡公共服务均衡体系需着力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健全法规政策保障,激发多元主体参与,提升农村居民数字技能,进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速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2025年07期 No.587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6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宋文玉;梁龙;
通过运用实地考察法等多种方法对山东省曲阜市石门山风景区的生态旅游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石门山风景区存在着景区吸引力不足、游客生态保护意识不强、生态旅游资源挖掘不充分、生态旅游宣传手段落后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了提升景区吸引力、提升游客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深挖生态旅游资源、创新生态旅游宣传手段的策略来促进景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025年07期 No.587 49-5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5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洪宝惜;柳萍萍;
以福建泉州的文化旅游作为案例,通过对携程网游记的网络文本进行爬取,利用ROSTCM6.0内容挖掘系统获取与分析高频特征词,得出社会网络语义图以及正面、中性和负面等游客情感倾向,同时利用UCINET软件辅助分析高频词中心性,进而总结出来泉游客的关注重点,发掘出游客的情感体验倾向、各情感倾向所占比例和具体表现,并针对泉州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出深耕文化地标建设、引导管理文化“爆品”、创新优化观光工具等建议。
2025年07期 No.587 52-5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7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玉珊;
在多重外部冲击下,提升中国创新体系预防、抵御、响应和适应恢复的能力至关重要。基于2011—2020年中国346个城市间合作申请发明专利数据构建城市创新网络,从结构韧性的视角对创新网络演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创新网络呈现“一极引领、多点带动、多区协同”的创新网络发展格局,总体上形成由北京-上海-深圳-成都为顶点的“菱形”空间架构。中国城市创新网络具有高层级性、弱同配性、低传输性和低一体化的结构韧性特征。提出从网络结构、要素流动和韧性规划等角度提升城市创新网络结构韧性的建议。
2025年07期 No.587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3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铭心;徐丽军;
京津冀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生产力的提升对于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协同创新作为推动区域创新体系构建的关键环节,通过整合区域内外创新资源,促进知识共享与技术合作,为京津冀地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壮大提供了强大动力。基于此,从协同创新的角度出发,分析京津冀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有实践与挑战,探讨协同创新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现路径,从而为京津冀地区乃至全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2025年07期 No.587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0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